/
13066963301

新闻资讯

news
新闻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发布会:北斗+5G将给无人机等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发布会:北斗+5G将给无人机等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发布时间:2021-12-29作者来源:hahabet甄选浏览:130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8月3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谢军,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林宝军,北斗三号工程运控系统总师陈金平介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徐想 摄)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来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先生,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谢军先生,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林宝军先生,北斗三号工程运控系统总师陈金平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有请冉承其主任作介绍。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徐想 摄) 

      冉承其: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我的三位同事出席今天发布会。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敏感词],我从四个方面介绍有关情况。


      冉承其:

      一、工程建设提前半年完成,彰显中国速度


      攻坚克难,完美收官。北斗三号2009年11月启动建设。10余年来,工程建设历经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卫星工程、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完整系统五个阶段,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建成即开通、开通即服务,工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一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二是发挥[敏感词]制优势,高效完成组网。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建强工程总体和两总研制队伍,以总体、技术、质量、进度为标准,创新研制建设体系,单星研制周期缩短四分之一,运载火箭总装周期缩短三分之一,卫星入网周期缩短四分之三。构建形成风险分析及控制保障链,不带隐患发射,不带疑点上天。自2017年11月起,两年半时间高密度发射18箭30星,建成40余个地面站,快速形成星地一体化运行能力。特别是面对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影响和航天领域质量形势风险,工程全线狠抓任务组织实施、狠抓产品质量复查、狠抓任务风险防控,实现组网收官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冉承其:

      二、系统功能强大性能一流,展现中国品质


追求卓越,世界一流。建设目标对标国际,迭代升级、实施增量工程,功能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一是系统功能强大。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类服务,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二是性能指标先进。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亚太地区性能更优。今天特意带来一个展版给大家展示一下,这张图是2018年刚建成北斗基本系统时的情况,图中阴影部分、颜色比较深的是系统不能覆盖的区域,当时全球服务可用性为95%;如今北斗全球系统建成后,在上面2020年的图中,已没有阴影,全球服务可用性99%以上。二是全球典型区域上空北斗卫星的星空图,红色圆点代表观测到的北斗卫星,我们卫星数量大大增加。我们实测的导航定位精度都是2-3米,比我们公布的指标精度更好,所以应该讲北斗是特别好用的系统。


      短报文通信服务进行了升级拓展,区域通信能力达到每次14000比特(1000汉字),既能传输文字,还可传输语音和图片,并支持每次560比特(40个汉字)的全球通信能力。星基增强服务具备一类垂直引导进近(APV-I)能力,填补我国星基增强服务空白。国际搜救服务检测概率优于99%,具备返向链路确认特色能力,显著增强遇险人员求生信心。此外,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还能提供[敏感词]厘米级定位服务。


      今天,我们在前期已发布的有关文件的基础上,再发布定位导航授时(B2b)、星基增强(BDSBAS-B1C)、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PPP-B2b)、国际搜救共5类服务的接口控制文件,北斗官方网站同步上线。区域短报文通信、全球短报文通信2类服务的接口控制文件将定向发布。至此,北斗系统发布的接口控制文件已覆盖全部7类服务。这是今天带过来要同步上线的北斗所有7类服务的接口控制文件,供所有企业研制、生产。


      冉承其:

      三、综合效益显著成果丰硕,凝结中国智慧


      一是国之重器,利国惠民。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28nm工艺芯片已经量产,22nm工艺芯片即将量产。大部分智能手机均支持北斗功能,支持北斗地基增强高精度应用的手机已经上市。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北斗在中欧班列运输、京张高铁建设运营、民用航空等方面得到应用,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在抗击新冠疫情和南方水灾中发挥积极作用,正在加速进入新基建,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北斗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


      二是中国北斗,世界北斗。北斗已是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与美国、俄罗斯、欧盟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及系统间合作持续深化。相继进入民航、海事、搜救卫星、移动通信等多个国际组织,多个支持北斗系统的国际标准已发布。成功举办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北斗合作论坛,在突尼斯建成[敏感词]海外北斗中心,中标阿尔及利亚地基增强网项目,在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阿商定继续推进深度合作。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国土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成功应用。


      冉承其:

      四、打造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再续中国创造


      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发展理念,大力弘扬“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2035年前将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持续推进系统升级换代,融合新一代通信、低轨增强等新兴技术,大力发展量子导航、全源导航、微PNT等新质能力,构建覆盖天空地海、基准统一、高精度、高智能、高安全、高效益的时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敏感词],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胡凯红:

      谢谢冉承其主任,[敏感词]开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焦非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目前北斗系统在应用和市场化发展方面已经初具规模,未来将如何全面推动北斗系统的深度应用?谢谢。


      冉承其:

      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北斗系统建成开通以后,应用这个重要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北斗应用前期取得很大进展,卫星导航产业产值2019年超过3450亿元,但和系统建设成就来比,北斗未来应用道路依然漫长,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构建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比如相应的法律保障、建立相应标准等,构建让北斗更好发展的产业环境。


      第二,更加开放、更加融合。今天发布的7类文件便于全世界企业关注、使用、研制、生产北斗的产品,让这么好用的北斗产品更早地深入到各行各业。


      第三,要进一步推动卫星导航和新兴技术的融合,比如5G、移动通信、大数据、互联网等一定会带来新的更多的模式、业态和经济增长点。


      第四,进一步注重科研创新。创新是北斗建设和应用永远的灵魂,创新也会带来产业、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举例来讲,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抗疫中北斗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家所知道的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精准测绘就是北斗立下的功劳,在救灾减灾车辆的运输方面,北斗也提供了高精度的基准服务。


      今年水灾抗灾过程中,北斗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在形变监测、提前预警、转移人员、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我想,随着全国上下共同推动北斗应用,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北斗应用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提问(焦非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为确保卫星系统长期、连续稳定的可靠服务,在卫星研制中,通过哪些方式保证卫星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发射后,发射地面如何检查和评估卫星以及星上设备工作情况?


      冉承其:

      今天很高兴请到谢[敏感词]程副总师,请谢总回答这个问题。


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谢军(徐想 摄)


      谢军:

      谢谢。北斗系统是一个高风险、复杂的系统,技术上的特点是混合星座,有约36000公里高度的GEO、IGSO卫星,有约21000公里高度的MEO卫星,卫星指标要求高、空间环境复杂,同时工作寿命也是大于10年和12年,作为卫星的产品,它的质量具有在轨很难维护、很难修复、很难更换的特点,所以研制和入轨后,我们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


      首先,在卫星系统方案的设计上,我们选用的都是成熟的技术方案,这样来能保证风险最小。对于一些新的技术,北斗创新的技术体制和产品,我们开展了充分的地面试验验证,保证这些风险是可控的。同时,在设计上我们关注到,客观上作为卫星产品不可能不出一点问题,都是考虑有了冗余、备份的设计。某一台单机同一功能出现问题有另一台单机替代,比如时频系统,我们保证无缝切换,保证系统可靠稳定工作。设计阶段单机选用上,我们首先立下了这样的规矩,同时认真贯彻。


      在生产研制的过程中,针对北斗的高密度发射,我们三年完成了30颗星的发射、组批生产这样一些特殊要求,避免由于进度带来质量问题,我们也是有严格的质量管理规定。首先,产品技术状态上一定是按照严格的充分论证,更改要经过层层审批、试验验证。另外,对于非常基础的、源头的元器件、原材料固有的要影响产品质量的这些环节我们加严控制,有专门机构负责元器件、原材料的筛选,出现有疑点问题整批都不用。这是研制生产阶段的第一步。第二步,对所有要上天的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都有相应完整的力学和热真空实验。北斗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面对组批生产、高密度,我们专门对关键单机安排可靠性专项实验。某一个产品在轨工作的温度可能是正负10度范围,对同类产品同样设计生产状态要进行加严20度、25度实验,某一个产品的工作是40度的工作范围,平时可能要做到60度,而且是全寿命周期来做。可靠性专项工程在北斗整个研制过程中对保证对上天产品的质量作出了非常扎实的贡献。有一些疑点问题我们就是通过这个来解决的。第三步,我们还是加严了产品验收。验收过程中做好产品的数据比对,第一批产品建立一个基线,第二批、第三批、第十批的产品和基线数据比对,我们有数据成功包络线,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把上天前的产品,不带问题出场、不带疑点上天。


      谢军:

      卫星发射入轨以后,工程研制队伍并没有不做任何工作。管理上,北斗系统相对其他航天系统,专门设置组建了由卫星设计方为主的在轨支持系统,由有经验的卫星设计师对在轨产品以及卫星工作状态,通过卫星下传的工作参数以及工作状态的信号连续地判读,比如原子钟的数据我们连续累计进行趋势分析,导航信号完好性也是这样做。工程上,定期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可以发现一些变化规律,对于这些规律,我们相应的在地面研究相应对策。在入轨之后,我们还充分地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很好地对卫星产品的工作状态,比如有时的工作温度、工作电流,我们进行调控。有专门的风险与控制保障链,相应的文件已经进入2.0版本,前年有1.0版本、1.1版本,今年开通服务之前我们升级为2.0版。通过这样一些管理,研制过程加严,上天以后不放松监测,整个系统的理念要“先于故障发现问题、先于问题发现苗头、先于苗头解决问题”,“先于苗头解决问题”就是一定要让用户不能体验到一流的北斗对他使用造成影响,北斗系统这次开通在服务功能和性能指标上有实实在在的承诺,相信通过前期的工作和后续在轨的措施,北斗系统一定能够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一流服务。谢谢大家。


南华早报记者提问(焦非 摄)

      南华早报记者:

      您刚刚提到,北斗系统将会和美国、俄罗斯的系统兼容,这方面是否能够具体说一下,中方将如何进一步推动北斗系统的兼容性?第二个问题,未来可以期待中国会继续推出哪一些规模同北斗类似的大型太空工程。谢谢。


      冉承其:

      第一个问题,卫星导航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卫星导航系统一直以向全世界提供服务作为[敏感词]追求,北斗毋庸置疑坚持“和平发展、人类共享”,始终秉承“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理念,在联合国的框架下专门成立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北斗系统是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北斗系统从建设之初,一直把向全球提供更好服务作为追求目标,兼容互操作是卫星导航系统之间非常重要的合作内容,简单讲就是要解决北斗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之间在信号层面互不干扰,并且要实现“1+1>2”的应用效益。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北斗跟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无论和GPS、GLONASS、GALILEO,都有双方兼容互操作政府间协议或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当然,这仅仅是合作第一阶段。后续要进一步推动在应用、技术、后续发展等方面合作,中国有这个信心,也有实力和愿望,继续推动和其他系统的合作。


      关于后续发展的考虑,北斗永远在路上,建设在路上、应用在路上,北斗三号建成以后,我们已经着手下一代北斗建设发展。我们要在2035年前建设一个更智能、更泛在、更融合的系统。简单来讲,从室内到室外、深海到深空的立体服务覆盖的更强、更安全、更可靠的系统。我们正在推动这个工程的论证和后续的起步建设,它一定是北斗三号后续新的亮点工程。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焦非 摄)

      凤凰卫视记者:

      刚刚介绍了卫星安全问题,我们知道有地面控制系统,它对于保障系统运行稳定方面有怎样考虑?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北斗三号工程运控系统总师陈金平(徐想 摄)

      陈金平:

      北斗三号系统有30颗在轨卫星、几十个地面站,星与星要组网、星与地要组网、地与地要组网,组网关系极其复杂,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确保服务连续不中断,也是极其复杂的问题。当然,对于北斗系统需要向广大用户承诺服务,这也是一个底线问题。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工作,这里主要介绍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建立了充分的故障处置预案。北斗三号系统从2018年底开始向全球提供基本服务,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时间。这次全面开通的各类特色服务,在5月份就开始试运行,至今已有两个多月时间。这个过程中北斗系统还做到了服务连续不中断。这并不是说我们系统里没有出现过故障问题。每一次故障出现,我们的运维人员在及时进行处置归零的同时,也强化落实举一反三,建立积累故障处置预案库。我们前期集成测试中,专题设计了许多故障测试场景,同时作为故障预案放在库当中。有了这样一些预案的积累基础,再加上有北斗一号、北斗二号20年的长期运行管理经验,现在对北斗三号的各种故障问题,我们运维人员是越来越从容了。


      第二,我们建立了充分的运维保障手段。在北斗三号系统设计当中,就把稳定运行工作作了充分考虑,同步安排了相应运行保障系统建设。比如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把星地各类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进行挖掘分析,从而为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故障预测提供支撑。另外,引进了很多外部监测数据,及时反馈,诊断系统服务性能状态。同时,建立了干扰检测系统、训练保障系统,这些系统在过去都是没有的。这次随着整个系统的开通,我们一并投入使用,一定能为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比较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第三,建立了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北斗系统长期坚持的“多方联保机制”,地面系统常设运维单位与卫星系统其他各类设备研制单位建立协调机制,共同进行管理维护系统。另外,还有状态会商机制、常态巡检维护机制,这些机制可以把我们的运维人员与系统的运行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我们常说,我们能够把系统管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北斗系统的建设目标是“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一流的北斗也是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系统一流不一流,更多地还是需要长期运行服务去检验,也需要广大用户体验去评价。我们在未来的运行管理过程中,一定会坚守北斗人的初心使命,秉承“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把系统运行好、管理好,确保系统服务可靠,让大家用得放心。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焦非 摄)


      中国日报记者:

      北斗系统卫星需要长期在轨运行。请问,有哪些具体措施能够保证在轨运行卫星的持续先进性?谢谢。


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林宝军(徐想 摄)

      林宝军: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通常一个重大攻关需要花十年时间,我们的卫星是10-12年寿命,寿命末期已经是20年前的技术了,大家想想20年前的技术很难说它是先进的。所以说如何保证长寿命、高可靠特别是不可修复的卫星的持续先进性,确实是难题,也是工程初期困扰我们很长时间的一个命题。通常设计一个系统,都是按照短板理论来做,一个木桶到底能盛多少水,短板决定了盛水的量,短板理论最经济。通俗地来说,只要满足系统的需求和指标就行了,不用过多考虑余量,包括指标的余量、能力的余量,这对于长寿命、高可靠的卫星来讲并不是很合适。我们的做法是,不拘泥于当下能够实现的指标,而是通过系统的持续创新把长板和短板结合,持续地改进硬件系统的先进性,通过在轨赋能来解决卫星发射上天后产品性能的持续改善。


      在工程设计之初,我们打破以往新技术不超过30%的惯例,在配置上尽量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尽量采用一系列的创新技术。我们的新技术甚至超过70%,像当今新技术不断涌现、系统更新周期很快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更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在产品的研制过程中,通过靠谱的“创新技术+成熟的工艺+充分的地面验证”,确保在轨成功。特别是每组卫星投产前,我们最后再进行一次状态确认,保证上天产品能成功。举个例子,工程初期为解决地面覆盖问题,我们提出了“相控阵”这种星间链路方案,这是国际上从来没有过的技术,我们用这种思路很好解决了问题。这项技术成为我们很重要的创新,把整个卫星连成很大的网,国内测站可以实现全部卫星的测控,实现了一星通、星星通。卫星发射上天以后硬件没有办法更改了,通过在轨赋能技术解决后面问题。就好像手机一样,手机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来更新系统,我们可以下载一个新的APP,增加新的能力,我们这种能力在卫星上叫做“软件重构和在轨赋能”,当卫星有了这种能力之后,卫星在发射上天后就可以完成性能、能力的持续改进。


      总得来说,在工程前期我们进行很好的前瞻性规划,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对系统很好的把握住创新和继承性的关系,使得北斗三号系统提前半年完成了工程建设,同时也达到了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北斗的工程总目标。使北斗真正变成了“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谢谢大家。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提问(焦非 摄)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近期我国南方多地发生洪涝地震灾害,防汛形势比较严峻,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北斗导航在近期防汛救灾方面有哪些实际应用?谢谢。


      冉承其:

      今年是中国水灾比较严重的一年,中国也是自然灾害比较多的国家,在自然灾害的减灾防灾方面,卫星导航特别是北斗系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支撑作用。北斗系统跟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特别不一样的地方,我经常讲两大特色服务,一个是短报文服务,短报文服务就是在没有任何地面移动通信网支持下可以发短信,北斗三号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提升到单次14000比特(1000个汉字),可以传图像、发语音,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有全球的星间链路,正是因为有星间链路功能,我们拓展实现了全球短报文,每个人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没有移动通信,都可以靠北斗提供通信的手段,所以北斗的第一大特色服务是北斗的短信服务。


      另一个重要的特色服务就是高精度应用。我们靠天上的卫星系统,地面建了一张高精度增强网,中国境内接近3000个地面站,[敏感词]精度能够实时处理到厘米级,事后处理可以到毫米级的高精度。形变监测、泥石流这种变化,就是在毫米级的运动上,如果靠这套系统加上相应的辅助设备,就可以实时的形变监测,包括铁路、边坡有泥石流的地方,可以提前预警、转移人员,为抢救赢得时间。


      今年在我的家乡湖南石门县,装了一套北斗监控系统,我们有一个镇上出现了泥石流滑坡,提前预警、提前转移60多人,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南方水灾过程中,北斗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呼吁各个省市各个地方关注北斗的新应用,高精度一定是北斗今后无往而不胜的一张牌。高精度进入手机里未来可期,如果用了高精度应用的手机,开车可以实现车道级导航。如果叫一个出租车,可以让出租车闭着眼睛开到你的脚底下。


      我们经常讲,北斗的应用是什么,俗话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是对北斗来讲是“人有我优、人无我有”,为什么这么讲呢?其他系统有的东西,我们做得更好,我们是一流的北斗,定位精度都是最好的,其他系统没有的,除了导航、授时之外,北斗还有很多增值服务,如短报文、星基增强,我们还有一个特色服务是国际搜救服务,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组织,在海上遇险救灾,船只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发射求救信号。但是以前国际搜救组织标准都是单向链路,你只发出去,自己并不知道对方有没有收到,有没有人在组织抢救你、在出动救援力量。北斗因为强大的通信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地面运控站收到信号以后,我们发一个信息告诉你,你发的求救信息我们收到了。所以北斗丰富多样的服务为全世界做了更多的贡献,现在北斗的返向链路特色服务即将加入国际组织新标准。高精度应用、防灾减灾一定会带来很多变化。防灾减灾过程中,今年疫情中,我们用于春耕夏收都有北斗的影子。所以特别呼吁媒体朋友多关注北斗的创新应用。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焦非 摄)

      中国新闻社记者:

      刚才发言人提到,中国计划在203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这个体系将来如何建设呢?


      冉承其:

      前面我也讲到这个问题。在31日开通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系统的未来发展问题。对北斗三号建成后,首先解决系统的稳定运行。刚才陈金平总师特意讲了系统的连续、稳定、高可靠运行是当务之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决心做好。接下来是谋划未来发展,比如说我们后续要建设低轨卫星增强手段,刚才大家都说了,高精度应用这么好,现在是地面的系统,仅仅是中国地区能享受到,怎么能够把高精度的服务向全世界分享,所以把高精度这张网要搬到天上去,我们即将要建设一个天基的低轨星座系统,有望2025年前建成高精度的这张网,全世界都会享受到北斗的厘米级定位服务。设想一下北斗在全球提供厘米级的服务,这是多么大的成就。


      另外,卫星导航有天然的脆弱性,信号弱、容易被干扰,进入室内会有一定影响。水下导航会碰到很多困难,这些都是后续要解决的。所以,我们要解决水下导航问题、室内导航信号弱的问题、深空的问题。比如最近火星探测,未来向深空、向更远的宇宙里,它的导航靠谁呢?北斗应该作出应有的贡献,所谓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PNT体系)就是以卫星导航作为核心和基础,把现在认知里的各种各样技术融合在一起,让它更安全、更高性能、更可靠。我们特别期待2035年这个系统的建成和到来。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焦非 摄)


      封面新闻记者:

      请问与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系统精度如何?刚才发言人提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请详细介绍一下,北斗系统有哪些其他导航系统不具备的优势?


      冉承其:

      北斗系统的精度,现在对外发布的精度是10米,实际测试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是2-3米,其中有一个频点的信号,在全世界定位精度最好可以达到1点几米。所以说北斗是一流的系统。


      刚才讲“人无我有”方面,全球短报文、区域短报文、星基增强、地


      基增强、搜救服务、精密单点定位等,我们提供7种服务,我们说“1+6”,后续发展一定让“1”越来越强,“6”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这就是我们北斗的特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焦非 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刚才冉承其主任介绍说到芯片的进展,28纳米工艺的芯片已经量产,22纳米的芯片即将量产。芯片的发展是北斗系统应用的关键一步,我想知道后续芯片的发展还有什么新技术可以跟我们透露?北斗系统在空间段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进展非常显著,但是在北斗芯片这块还是整个应用的短板和痛点。您觉得我们在北斗芯片的发展上有怎样的思路可以扶持,可以让这个产业很快跟进,让整个系统应用能够快速发展起来?谢谢。


      冉承其:

      关于应用的问题,我们经常讲,应用是北斗系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芯片,“中国芯”当然是系统最核心的地方。你讲的这些情况不完全准确。现在北斗产业链所有环节全部打通,芯片、板卡、天线等实现量产。我举个例子,北斗芯片规模已经过亿,22纳米的芯片也即将大批量量产,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在国际上卫星导航芯片[敏感词]的工艺也就是这个水平,所以我们现在水平应该是国际一流。关键是中国企业参与进来以后,靠中国的科技人员和企业的积极性,把价格大大降低,现在[敏感词]的芯片不到1美元,约6元人民币,而且含税,我们特别有信心把芯片做到又好又便宜。高精度的板卡,10年前卫星导航的高精度板卡最贵的时候都是十几万人民币,今天中国企业参与了,中国企业做北斗高精度板卡以后,在中国国内不到3000块人民币,企业还有足够的利润。


      应该讲,我们在芯片发展规划上,中国企业非常有积极性。政府要营造一个好环境,提供政策,比如知识产权保护、优惠政策、税收政策、资金贷款的政策,鼓励中国企业在芯片、北斗产业链继续加大支持、加大投入,把北斗产业链做得更完善。我们期待北斗产业比现在更进一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特别关注北斗应用的原因。


      胡凯红:


      最后一个提问。

人民网记者提问(焦非 摄)

      人民网记者:

      新基建最近成为热词,5G和卫星互联网都属于这个范畴。请问,5G和北斗有没有相结合的地方?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冉承其:

      5G是未来移动通信的新标杆,中国现在5G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正在逐渐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随着5G的到来,对时间和位置就会提出更高要求。在目前可以认知的未来,只有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精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所以,5G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天然融合性。随着5G的到来,从互联网到物联网时代,我们也特别希望北斗和5G、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等的融合,一定会催生出新兴产业、行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看到有很多新的变化,比如高精度应用到风力发电,能提高20%以上的效益。5G到来以后,可以在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无人机等方面产生革命性变化。中国国内企业正在致力于把北斗高精度应用和5G融合,在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方面作很多创新应用。当然,互联网汽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无人化、智能化一定是北斗+5G带来的新变化。


      胡凯红: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本文转载自“国新办网站  无人机世界”,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友情链接: 站点地图 hahabet甄选官网
河南膏药贴牌 | 河南膏药贴牌 | 污水处理化学药剂 | Node.insertBefore(hm, s); })(); 河南膏药贴牌 | 河南膏药贴牌 | 污水处理化学药剂 |